
圖/臺北市政府
捷運土地開發新紀元,攜手民間共創台北城市新風貌
發布日期:7/13/2025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李翌淳 整理報導
臺北市捷運局積極推動捷運沿線土地開發,至今已順利辦理88個開發基地,攜手超過千位地主共創繁榮成果。
這些開發案不僅協助節省高達368億元的土地取得費用,更進一步帶動不動產價值成長。
累計創造約2,300億元的經濟效益,為城市發展注入源源不絕的能量。
(圖/臺北市政府)
多元參與 打造宜居永續城市
在88個土地開發基地中,目前已有64個案場順利完工交屋,7個基地進行施工,5個基地正設計規劃中,另有12個基地積極辦理招商或前置作業。
近期,北環段Y20、Y21及Y23站也持續對外招商,歡迎更多投資人加入,一同攜手原地主與市府,共創台北再進化的新氣象。
指標建案帶動城市蛻變 創造多贏價值
最受關注的台北雙星C1/D1開發案,鋼構主體已經建至第24樓。
未來將以「臺灣新門戶.臺北新起點」的姿態,為台北市注入嶄新地標。
預計完工後,將為市庫帶來每年14.6億元的稅收,並分回高達900億元以上的資產權值。
此外,年租金收入約18.7億元,更可帶來超過1.6萬個就業機會,彰顯土地開發的多重社會與經濟效益。
(圖/臺北市政府)
智慧宜居 結合交通與生活機能
今年5月,萬大線中正紀念堂站捷四案招商順利完成,預估投資金額高達38億元,將以「中正風華.南門地標」為核心理念,打造智慧型宜居新大樓。
其他如忠孝復興站SOGO復興館、蘆洲線徐匯廣場、以及三重站潤泰CITY PARK等,也都是結合捷運便利與多元生活機能的共構型開發案。
為市民帶來舒適的轉乘與購物空間,滿足學區及住宅需求,讓交通與土地開發發揮最大綜效。
公私協力 土地資源有效利用
捷運土地開發是政府在建設捷運系統時,除了一般徵收外的創新土地取得方式。
不僅能有效整合土地資源、促進都市更新,同時美化環境與提升景觀。
地主參與開發,土地不必被徵收,還能獲得合理利潤;投資人則可享有開發收益。
政府則藉由這些不動產的收益,支持捷運建設經費,實現公私協力共創多贏的美好願景。
(圖/臺北市政府)
推廣知識 大眾參與無距離
為讓更多民眾瞭解捷運土地開發的多元好處,捷運局特別製作四集精采短影音,內容深入淺出介紹參與條件。
開發模式(區段徵收/都市更新)、開發地點以及各項參與優勢,歡迎大家上YouTube搜尋「關於捷運土地開發你不知道的事」。
或至臺北市捷運局影音頻道,與我們一起探索台北土地開發的美好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