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高雄市政府
高雄仁武區防洪大工程,助力打造安全宜居家園
發布日期:7/27/2025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李翌淳 整理報導
高雄市長陳其邁於7月25日親赴仁武十九灣滯洪池及後勁溪中山高速公路上游瓶頸段拓寬工程現場。
深入了解工程最新進展與防洪效益,展現市府對於水患治理的高度重視與決心。
陳市長特別感謝軍方慷慨提供營區土地,以及經濟部水利署補助1.5億元經費支持,讓這些關鍵工程得以順利推動。
(圖/高雄市政府)
仁武十九灣滯洪池的設計蓄洪容量達19.5萬噸,將大幅降低曹公新圳的水位,對改善仁武區長期以來的積淹水困擾有極大幫助。
該工程已於7月初正式開工,市府水利局正全力以赴加快施工,預計將於明年4月如期完工。
屆時,這座滯洪池將成為保護居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屏障。
同時,市府也同步推動多項配套整治措施。
包括即將在7月底展開的八涳橋拓寬工程。
以及已完成的獅龍溪與曹公新圳防洪牆加高工程,這些工程均為整體治理曹公新圳流域、有效紓解積淹水問題的核心環節。
市長陳其邁表示,這些努力將為仁武區打造更加安全、舒適且充滿生機的生活環境。
陳市長隨後視察後勁溪中山高速公路上游瓶頸段拓寬工程,該工程是後勁溪整治計畫的重要一環。
(圖/高雄市政府)
曹公新圳作為後勁溪上游的關鍵支流,流經人口稠密的仁武都會區,然而現有河道護岸寬度有限,造成洪水期間易溢堤。
此次拓寬工程完工後,將大幅提升排洪能力,有效降低水患風險,保障市民安全。
水利局進一步說明,十九灣滯洪池占地4.68公頃,設計滯洪量達19.5萬噸。
工程自今年7月4日動工後,預計115年4月完工。
完工後,將能削減曹公新圳洪峰流量,使八德東路至仁勇橋段的水位降低約33至71公分,減少洪災發生頻率。
此外,滯洪池將在社區與營區間設置土堤分隔,並配置植栽綠美化,兼顧水利效益與環境景觀,讓居民享有更優質的生活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仁武地區目前正同時進行多項水利工程,包括已完成的獅龍溪與曹公新圳防洪牆加高。
(圖/高雄市政府)
正在施工的十九灣滯洪池及後勁溪瓶頸段拓寬,以及將於7月31日開工的八涳橋改建工程。
市府誠摯呼籲市民朋友於施工期間多多體諒配合交通管制,短暫的不便是為了換取更安全、更美好的未來。
讓我們共同攜手,打造一個安穩、宜居又充滿溫馨的仁武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