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圖/屏東榮民總醫院提供
守護腎臟健康,避免慢性腎臟病的風險
發布日期:3/17/2025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李翌淳 整理報導
腎臟是人體非常重要的器官,扮演著多重角色,不僅負責過濾血液中的毒素。
還調節血壓、維持電解質平衡,甚至促進骨髓製造紅血球與合成維他命D,對骨骼健康至關重要。
隨著年齡的增長,腎臟也會逐漸萎縮,腎功能可能下降,但健康的自然老化腎臟依然能夠應付身體的需求,並不需要洗腎。
慢性腎臟病的全球挑戰
根據屏東榮總龍泉分院藥師馬玉庭的說明,慢性腎臟病已成為許多國家健康的重要議題。
慢性腎臟病是指腎臟因各種原因造成功能下降或喪失,並持續超過三個月,這將導致體內代謝廢物或水分的堆積,對健康造成威脅。
全球約有9.1%至13.4%的人口患有慢性腎臟病,台灣甚至被稱為“洗腎王國”。
因此,保護腎臟,避免慢性腎臟病的發生,變得格外重要。
腎臟病高風險族群及預防方法
馬玉庭藥師指出,台灣腎臟醫學會提醒有四大高風險族群需要特別注意:
1.三高病人(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
長期未控制的三高疾病會造成腎臟受損,導致腎高壓,進而引發慢性腎臟病。
為了保護腎臟,三高病人應遵循醫囑,定期服藥、健康飲食,並保持規律運動。
2.肥胖族群
肥胖或過重會增加代謝症候群的風險,進一步加重腎臟的負擔,造成“高腎壓”。
為了減輕腎臟負擔,保持體重在健康範圍內(BMI 18.5-24)非常重要。
3.吸煙者
吸煙會提升血壓並引發血管硬化,進一步加重腎臟的負擔,導致腎功能下降。
因此,戒煙對於保護腎臟非常有益。
4.長期使用止痛藥的人群
長期服用非類固醇抗發炎止痛藥(NSAIDs)可能會導致急性腎損傷。
若出現尿量減少、腳水腫、疲勞、食慾不振、呼吸急促等症狀,應提高警覺,盡快就醫。
(圖/屏東榮民總醫院提供)
正確用藥,守護腎臟健康
尤其對於高齡長者,常常伴隨慢性病需要使用多種藥物,而這些藥物多由腎臟代謝,因此在使用藥物時,應依照腎功能來調整劑量,避免過多的藥物負擔腎臟。
馬玉庭藥師強調,為了避免因誤用藥物造成腎衰竭,大家要遵循“藥品五不原則”:
1.不聽別人推薦的藥。
2.不相信神奇療效的藥。
3.不買地攤、夜市、遊覽車上所販賣的藥。
4.不吃別人贈送的藥。
5.不推薦藥給別人。
保持正確的用藥習慣,並堅持“看病找醫師,用藥找藥師”的原則,才能確保腎臟健康,避免誤用藥物帶來的危害。
定期檢查,早期發現腎臟問題
腎臟疾病早期可能悄無聲息,馬玉庭藥師指出,透過定期的抽血和尿液檢查,能夠及早發現腎臟健康狀況。
台灣政府提供的免費成人健康檢查(40歲以上未滿65歲每3年一次,65歲以上每年一次)是非常好的預防措施,大家應積極參加這些檢查,早期檢測、早期治療,保護腎臟健康。
結語:從日常生活中開始保護腎臟
腎臟健康是我們整體健康的重要基石,透過控制三高、保持健康體重、戒煙、正確用藥以及定期檢查,我們可以有效地保護腎臟,減少慢性腎臟病的風險。
讓我們共同努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讓腎臟陪伴我們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