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圖/新北市動保處
一起守護毛孩與用路人:新北提醒「牽繩+停看」雙向守護,避免憾事再發生
發布日期:8/17/2025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李翌淳 整理報導
新北市動保處近期受理一件犬隻誤闖車道的不幸事故:飼主未落實管束、犬隻自行外出,與準備左轉之車輛發生碰撞。
經查,飼主平日有讓犬隻自行至住家周邊便溺的習慣;駕駛雖有減速,卻未完全停車確認動物已離開車道。
依《動物保護法》裁處飼主與駕駛各新臺幣1萬5,000元,同步呼籲飼主強化管理、駕駛提升防衛意識,共同守護路口安全。
(圖/新北市動保處)
案例重點
- 事故情境:犬隻無人伴行進入狹窄路口;駕駛減速左轉但未停車確保安全,最終釀成憾事。
- 法規適用:
1.飼主未妥善管理致動物遭害,違反《動保法》第5條第2項第4款,依第30條第1項第1款裁罰 15,000元。
2.駕駛過失輾壓致動物死亡,違反《動保法》第6條,亦依第30條第1項第1款裁罰 15,000元。
溫暖提醒給飼主:把每一次出門,都變成安心的散步
- 牽繩是基本功:外出務必繫上牽繩與胸背帶,門一開前先讓毛孩「坐下、等待」,再緩慢通過門檻。
- 門戶與動線管理:開門、載貨、倒垃圾時,先檢查毛孩位置並關妥柵門或圍欄,避免暴衝脫逃。
- 穩定情緒的散步節奏:固定時段、固定路線減少突發刺激;使用可調牽繩,縮短距離通過巷口與車道。
- 識別與保護:配戴名牌、反光裝備;夜間散步選擇照明充足路段,提高辨識度。
- 基礎口令建立:「等候、靠我、過馬路停」等口令,日常就要練習,遇突發狀況更好指引。
(圖/新北市動保處)
防衛駕駛小錦囊:看見動物,請多一秒的耐心
- 「先停再看」:路口或視線死角見到動物時,建議完全停車,確認其已退至安全區再通行。
- 低速通過:狹窄巷弄、校園、社區、公園周邊保持低速與高警覺,預留煞停距離。
- 視線與盲區檢核:A柱、轉彎外側與車底皆可能有盲區,起步前再次環顧。
- 遇突發的應變:必要時鳴喇叭短促提醒、打雙黃燈示警並與後車保持距離,避免二次意外。
- 事後正確處置:若不幸發生事故,立即停車、通報警方與地方動保單位,勿任意移動傷患,等待專業協助。
法規眉角
- 飼主責任:應避免動物遭受騷擾、虐待或傷害,並負有適當保護與管理義務(《動保法》第5條第2項第4款)。
- 一般人注意義務:任何人不得騷擾、虐待或傷害動物(《動保法》第6條)。
- 裁罰基礎:違反前述規定者,得依第30條第1項第1款處罰鍰。
(圖/新北市動保處)
一起把風險變成安心:幸福城市,從日常做起
讓牽繩成為習慣、讓停看成為默契。
當飼主的細心與駕駛的耐心相遇,路口就多了一份溫柔的守護。
每一位用路人、每一位飼主,都是毛孩回家路上最重要的安全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