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圖/動保處
桃園第三季非犬貓特寵認養活動9/27登場 | 鸚鵡、蛇類、蜜袋鼯齊聚,等你帶牠們回家
發布日期:9/22/2025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李翌淳 整理報導
桃園市政府動物保護處將於 9月27日下午1點 舉辦 114年度第三季非犬貓特寵認養活動。
這次的特色動物包括鸚鵡、盾甲蜥、巴西龜、地圖龜、王蛇、玉米蛇、球蟒及蜜袋鼯。
共計 21隻 開放認養,其中14隻現場抽籤認養,另有7隻鼠類及兔子可進行登記認養。
活動地點設於 亞矽IOT展廳旁空地(中壢區領航北路一段100號與文康路交叉口)。
誠摯邀請符合資格的市民前來參加,一同為這些特別的動物朋友尋找溫暖的歸宿。
(圖/動保處)
非犬貓寵物需求增加 認養替代棄養
動保處長 王得吉 表示,近年來國人飼養非犬貓類寵物(如鼠、兔、兩生爬蟲類及水族動物)的比例逐年上升,但同時棄養或走失的案例也屢見不鮮。
動保處在收容後,若無飼主認領,便會透過不定期的認養活動,幫助這些動物找到新的家庭,確保牠們能獲得良好照護。
認養種類多元 資格與流程說明
本次活動開放認養的動物包括:和尚鸚鵡、金太陽鸚鵡、小太陽鸚鵡、盾甲蜥、巴西龜。
地圖龜、王蛇、玉米蛇、球蟒、蜜袋鼯,以及齧齒類的一線鼠、老公公鼠和兔子等。
凡設籍桃園市、年滿18歲,並具備飼養特殊寵物能力的市民,可攜帶 國民身分證 及 合格動物運輸籠 參加。
鼠與兔的認養:需事先通過飼養籠具與環境審核(可提交紙本),並於現場完成登記。
審核合格後,飼主將另行被通知,前往動保處(桃園市桃園區縣府路57號)領取動物。
詳細規則可參閱「桃園市政府動物保護處領養鼠、兔規範」。
(圖/動保處)
強化責任飼養 設有生命教育課程
動保處提醒,認養人應審慎評估自身條件,切勿因一時興起而衝動飼養。
所有參與認養的民眾,須於現場完成 1小時生命教育課程。
課程內容涵蓋:
- 特殊寵物的飼養方式與日常照護
- 飼料、飲水及環境衛生管理
- 動物異常狀況的觀察與護理
- 相關動物保護法規
此外,認養者必須攜帶堅固的外出籠,確保動物能安全回到新家。
邀請民眾一同為牠們找到幸福
動保處強調,這不僅是一場認養活動,更是生命教育的實踐機會。
希望藉由活動,讓市民更加了解責任飼養的重要性,並給予這些非犬貓特寵一個溫暖的家。
更多活動資訊,請參閱 桃園市動物保護處官網 或官方臉書粉絲專頁。
(圖/動保處)
結語
每一次認養,都是對生命最溫柔的回應。
桃園市動保處誠摯邀請大家一同參與,讓這些特別的動物夥伴找到值得依靠的新家庭。
攜手打造更友善、更幸福的城市。
(圖/動保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