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圖/臺北市動保處
2025年日台爬蟲兩棲類學盛會在台北登場,攜手深化研究交流與保育合作
發布日期:9/23/2025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李翌淳 整理報導
(圖/臺北市動保處)
2025年9月21日至22日,「日本-臺灣爬蟲兩棲類學合同大會」在臺北市立動物園盛大舉辦。
活動同時結合「日本爬蟲類學會第64屆年會」,成為兩國學術界的重要交流里程碑。
此次會議吸引超過315位來自臺灣、日本及國際間的專業人士參與。
其中日本師生代表團就多達210人,展現出跨國學術合作的深厚情誼與長期成果。
(圖/臺北市動保處)
多元專題演講 啟發新世代的研究熱情
大會邀請三位重量級專家帶來專題演講。
來自英國杜瑞爾野生動物保育信託基金暨澤西動物園的 Matt Goetz。
分享了極度瀕危的安哥洛卡象龜(Ploughshare Tortoise)的保育挑戰,強調動物園在全球瀕危物種保護上不可或缺的角色。
隨後,日本京都大學 西川完途教授 以臺日山椒魚研究為題,回顧兩地百年交織的學術歷史。
他特別提到2019年與臺灣專家合作,釐清臺灣山椒魚與楚南氏山椒魚的命名爭議,為兩地學術交流寫下新頁。
第三位演講者、日本兵庫縣立大學的 太田英利教授,則以自身研究歷程勉勵年輕學子。
他憶述早年為籌措研究經費四處打工,甚至靠背英文字典自學英文,才能順利進行國際研究。
他的勤學與堅持,不僅感動全場,也為青年世代立下投入生物研究的典範。
(圖/臺北市動保處)
165篇學術報告 探索分類、生態與保育新議題
本次大會共發表 165篇學術報告,涵蓋分類學、生態學、演化生物學、保育遺傳學等多元領域。
許多報告特別聚焦於臺灣與日本的特有物種,以及氣候變遷對兩棲爬蟲動物的影響,內容既專業又緊扣國際保育潮流。
這些討論不僅促進了科學研究的深化,更讓與會者在分享中感受到跨世代的溫暖交流,形成彼此鼓勵、共同成長的氛圍。
臺日攜手 共築東亞生物多樣性的未來
大會的成功舉辦,象徵臺日兩棲爬蟲類學界的緊密合作進一步深化。
透過這個交流平臺,不僅讓研究人員有機會面對面交流。
也鼓勵年輕世代勇於投入,持續為東亞地區的生物多樣性保育與學術發展注入新能量。
會後,許多與會者都表示,這場學術盛會不只是知識的交流,更是跨國友誼與科研夢想的相互激勵。
臺灣與日本攜手守護自然、共育新秀,為未來的保育工作寫下溫馨而充滿希望的新篇章。
(圖/臺北市動保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