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圖/新北市動保處
河口鱷驚現立法院門口!動保團隊迅速應變,平安化解危機,守護人與動物安全
發布日期:10/18/2025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李翌淳 整理報導
昨(17)日上午,來自嘉義縣的一名阮姓飼主因不滿農業部預告將禁止飼養河口鱷,擔心生計受影響。
竟雇用吊卡車載運一隻近3公尺長的河口鱷魚北上台北,欲在立法院門口以「野放鱷魚」的方式表達抗議。
所幸,臺北市動物保護處與警方早已掌握情資,迅速啟動專案應變機制,並邀請動物園鱷魚專家到場支援。
最終,鱷魚在未造成人員受傷的情況下安全回到嘉義飼養場,事件圓滿落幕。
(圖/新北市動保處)
專業即時應變 鱷魚平安返家
根據動保處說明,阮姓飼主於清晨5時30分從嘉義出發,將鱷魚吊運至台北。
當車輛抵達立法院後,鱷魚被放置於現場準備野放抗議,但警方與動保人員立即行動,在第一時間將現場封鎖,確保鱷魚與民眾隔離安全。
由於河口鱷以強勁咬合力著稱,成體可長達5公尺,一旦脫逃,將造成重大安全隱憂。
警方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70條將飼主帶回派出所製作筆錄,同時由動保處協調警用吊卡車臨時安置鱷魚,並在鱷魚專家的協助下監測生理狀況。
上午8時30分,鱷魚被送往臺北市動物之家進行檢查與保濕補水後,再由動保員押運返回嘉義飼養場,全程於上午10時前順利完成返運。
理性表達訴求 勿以動物作為抗議籌碼
動保處指出,阮姓飼主因不滿禁養政策而情緒激動,選擇以動物行動表達訴求。
然而,此舉不僅違反社會秩序,更可能危及動物福利。
鱷魚長途運輸過程中未保持保濕,長時間固定綑綁恐造成緊迫或受傷。
動保處已正式函請嘉義縣政府前往飼養場了解情況,並依《動物保護法》進行查處。
(圖/新北市動保處)
呼籲:珍惜生命、理性溝通 守護人與動物的安全
動保處再次提醒,動物不應被用作抗議或表達訴求的工具,尤其是具攻擊性與高風險的野生動物。
一旦因人為行為導致逃逸或造成他人受傷,行為人恐須負起更嚴重的法律責任。
市府將持續加強監測與跨部門合作,對類似情資及早掌握,以確保市民安全與動物福祉兼顧。
危機化為教育契機 共創安全與關懷並行的社會
這起事件雖驚險,卻也提醒社會:在政策與生計之間,理性溝通遠比衝突更能帶來改變。
動保處表示,未來將持續加強危險動物飼養輔導與教育宣導,協助飼主在合法與安全的框架下轉型經營。
讓「關懷生命、尊重自然」的理念深植社會,共同打造更友善、更安全的城市環境。
(圖/新北市動保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