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圖/屏東縣政府提供
屏東縣垃圾破袋檢查邁入週年,合格率大躍進至85%,每月回收量成長1650公噸
發布日期:8/6/2025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李翌淳 整理報導
為深化垃圾分類與資源回收,屏東縣政府自113年8月起,攜手各鄉鎮市公所清潔隊。
積極推動垃圾破袋檢查及焚化廠現場落地查核等多項管控措施。
經過一年多來的努力,截至目前全縣已執行破袋檢查超過14萬包,垃圾分類合格率從初期的47%顯著提升至85%,展現令人振奮的成效。
(圖/屏東縣政府提供)
環保局表示,垃圾破袋檢查自113年8月起全面施行,合格率提升幅度高達38%。
同期,焚化廠進廠的落地檢查自113年9月開始強化執行,截至114年6月底共查驗99車次,其中35車次因分類不符規定而被退運。
這些嚴謹的措施不僅提升了垃圾分類的正確度,廢棄物回收率也從50.5%提升至近54%,每月回收量更增加約1650公噸,顯示政策推動已取得良好成果。
針對垃圾分類不合格者,環保局從114年起落實裁罰機制,只要破袋檢查發現三項以上分類錯誤,即判定不合格並處以新臺幣1,200至6,000元罰鍰。
常見的違規情況包括將廚餘、廢鋁箔包、廢紙容器、塑膠容器及鐵鋁罐等回收物混入一般垃圾,其中尤以一次性飲料杯為主要違規品項。
在地方執行層面,各鄉鎮清潔隊全力配合環保政策,積極推動破袋檢查與分類宣導。
(圖/屏東縣政府提供)
屏東市清潔隊長陳室源分享,早期不少民眾初次面對破袋檢查時難免感到緊張,甚至有外籍勞工因不熟悉規定被退回,引發誤會。
另有民眾因使用不透明垃圾袋誤以為遭刻意針對,清潔隊員皆耐心解說,強調檢查目的在於提升整體垃圾分類品質,並非針對個人或族群。
陳隊長也觀察到,隨著環保局及清潔隊長期宣導,民眾對分類規定逐步理解並提升配合度。
整體垃圾量下降的同時,廚餘回收量明顯增加,資源回收率更由原本的20%至30%提升至70%至80%,回收物變賣收入亦隨之提升,成效斐然。
此外,環保局一年內深入校園、社區及公私機關,舉辦超過200場宣導活動,累計受益人次達30,316人,持續深化環境教育。
(圖/屏東縣政府提供)
縣府呼籲民眾踴躍響應垃圾分類,不僅能改善居住環境,也能避免因違規而招致罰款。
未來將持續推動源頭減量,鼓勵減少一次性產品使用,培養「自備、重複使用、減量」的綠色生活習慣,共同為屏東的環境永續注入活力與希望。
(圖/屏東縣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