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圖/高雄市客委會提供
2025客家悅讀節:李旺台分享創作歷程,帶領讀者走進台灣文學的深邃世界
發布日期:5/4/2025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王秉程 整理報導
2025年客家悅讀節的一場精彩講座近日在高雄市前鎮區中鋼會館1樓圓滿落幕,特邀資深作家李旺台,分享他在退休後專心投入小說創作的心路歷程。
這場名為「文學創作之《快樂茶行》×《黑人》」的講座,吸引了大量文學愛好者的關注,現場由凃妙沂擔任引言人。
並有蕭秀琴一同與會,兩位與談人與李旺台的對談,讓參與者一同走進了文學與歷史交織的迷人世界。
(圖/高雄市客委會提供)
李旺台:從媒體人到小說家,走過創作的蜿蜒道路
李旺台,竹田客家人,退役後專注於歷史小說的創作,至今已發表多部作品。
其中《蕉王吳振瑞》更奪得台灣歷史小說獎,並被英譯為《The King of Bananas》,入圍了美國Foreword雜誌的獨立出版獎及2025美國筆會翻譯獎(PEN Translation Prize)。
他提到,《蕉王吳振瑞》的創作靈感源自於自己作為蕉農之子的成長經歷,從小耳聞關於“蕉王”吳振瑞的傳奇故事。
為了深入了解這段歷史,李旺台親自赴東京三日,與吳振瑞會面,並歷經二十年的努力,終於將這段台灣歷史的故事完整呈現。
李旺台坦言,他的創作動機就是「寫好台灣,寫好台灣人」,並讓台灣文學被國際讀者所了解。
《快樂茶行》×《黑人》:小說創作的內在情感探索
李旺台最新的作品《快樂茶行》與《黑人》也在講座中被詳談。
兩部作品各具特色,深刻反映了台灣歷史的多重面貌。
《快樂茶行》以二二八事件為背景,透過知識分子李玉仁的故事,展現了人在極端壓迫下的內心掙扎與重生。
而《黑人》則以美麗島事件為題材,藉由一隻能夠算命的黑狗為敘事引子,將台灣歷史事件呈現為帶有寓言色彩的故事。
李旺台分享道,寫作歷史小說需要耐心和毅力,而創作虛構故事則需要勇氣與創新。
他表示,歷史敘事不僅是為了呈現事實,更要深入探索人物的內在情感,讓讀者感同身受。
(圖/高雄市客委會提供)
讀者與作家心靈的碰撞,共鳴心靈深處
講座現場,許多觀眾與作家的分享引發了熱烈的反響。
一位聽眾感性地說:「閱讀讓我們得以回望過去,站在故事發生的地方,更深刻地理解這片土地的歷史與故事。」
這種深刻的共鳴,不僅來自作品本身,更來自李旺台對於歷史與人性的深刻洞察。
多元文化交流,共同實現語言共融的理念
高雄市客家委員會主委楊瑞霞也在活動中發表了致詞,強調2025客家悅讀節的核心目的是透過閱讀。
讓更多民眾了解客家文化,並深入了解台灣土地上的歷史記憶。
為了促進活動的語言交流,現場提供了翻譯機設備,並設有即席口譯服務。
幫助不同語言背景的觀眾更好地理解講座內容,實現文化平等與語言共融。
(圖/高雄市客委會提供)
2025客家悅讀節:五感參與的文化盛宴
2025客家悅讀節自三月起展開,至六月結束,期間將舉辦各式文學講座、民俗植物工作坊。
親子繪本體驗及客庄走讀等多元活動,邀請市民共同參與,深入了解客家文學和文化的豐富內涵。
高雄市客家文化事務基金會的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KHCAF2022)將持續提供活動詳情,歡迎民眾踴躍參與,與家人朋友一起走進客家文化的魅力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