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攝影/李建霖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提供
衛武營夏日芭蕾饗宴|英國國家芭蕾舞團攜手阿喀郎・汗經典鉅作《吉賽兒》 南臺連演三場感動加倍
發布日期:5/18/2025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李翌淳 整理報導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今夏推出一場視覺與心靈兼具的芭蕾舞盛宴,帶來由當代編舞大師阿喀郎・汗(Akram KHAN)打造的全新詮釋版本《吉賽兒》。
此次作品由英國國家芭蕾舞團精湛演出,並邀請奧斯卡金像獎視覺設計大師葉錦添操刀服裝與舞臺。
融合印度卡達克舞與現代舞元素,巧妙揉合古典與當代,打造出兼具藝術性與社會意識的力作。
( 英國國家芭蕾舞團✕阿喀郎.汗《吉賽兒》劇照一。攝影 李建霖,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提供 )
這部《吉賽兒》以挑戰社會不公為核心主題,重新演繹這齣芭蕾舞經典。
從19世紀農村少女的浪漫悲歌轉化為工業革命時期紡織廠中移工的奮鬥故事,深刻映射資本壓迫與階級對立。
編舞家阿喀郎・汗注入堅韌且覺醒的女性力量,讓吉賽兒成為對抗不公與壓迫的現代女英雄。
這份創新手法,獲得《紐約時報》、《泰晤士報》等主流媒體盛讚,風靡歐美舞壇。
衛武營藝術總監簡文彬表示,衛武營致力於推動國內芭蕾藝術,推出「遇見胡桃鉗的女孩三部曲」等多項計畫。
同時積極引進國際頂尖作品,讓南臺灣觀眾有機會近距離欣賞世界舞壇的潮流精粹。
( 英國國家芭蕾舞團✕阿喀郎.汗《吉賽兒》劇照七。攝影 李建霖,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提供 )
這次《吉賽兒》的到來,不僅是藝術饗宴,更是激發公眾對芭蕾藝術的熱情與關注的重要契機。
故事靈感源自19世紀的德國傳說,講述吉賽兒與偽裝成農民的貴族阿爾博特之間的愛恨情仇。
當真相揭曉,吉賽兒因悲痛殞命,化為森林幽魂,夜晚引誘男子狂舞致死,直到阿爾博特的出現喚醒她的愛與慈悲,讓這段刻骨銘心的情感永存於觀眾心中。
本次製作陣容堅強,除了葉錦添的視覺服裝設計,還有文森佐・拉馬格納(Vincenzo LAMAGNA)改編阿道夫・亞當(Adolphe ADAM)原創配樂。
以及馬克・韓德森(Mark HENDERSON)以光影營造詛咒工廠與復仇幽魂的舞台氛圍。
作品保留芭蕾經典硬鞋腳尖舞步,呈現幽魂飄逸輕盈的美感,傳統與創新完美交織。
( 編舞家 阿喀郎.汗(Akram KHAN)。攝影 Max Barnett,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提供 )
阿喀郎・汗為英國倫敦沙德勒之井劇院駐院藝術家,以充滿力量與創意的舞蹈語言聞名,早於2002年受邀來台演出,讓台灣觀眾見證他從新星躍升為國際舞壇巨擘。
他曾參與2012年倫敦奧運開幕式演出,並與世界頂尖藝術家合作無數,如西薇・姬蘭(Sylvie GUILLEM)、凱莉・米洛(Kylie MINOGUE)與茱麗葉・畢諾許(Juliette BINOCHE)等。
《吉賽兒》將於5月16日至18日在衛武營歌劇院連演三場,南臺灣觀眾千載難逢的欣賞機會,座位有限,歡迎踴躍訂票。
( (左起)舞者 艾瑪.霍斯(Emma HAWES)、英國國家芭蕾舞團藝術總監 亞倫.沃特金( Aaron S. Watkin )
衛武營藝術總監簡文彬、舞者 高橋絵里奈、舞者 詹姆斯.斯特里特(James STREETER)。攝影 李建霖,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提供 )
詳細節目資訊及購票請見衛武營官網(www.npac-weiwuying.org)。
這不只是一次芭蕾演出,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與藝術的饗宴,期待與您一同感受芭蕾的無窮魅力與現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