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海科館提供
潮境公園「掃把救星」功成身退,人氣地標回歸大地藝術本質
發布日期:8/27/2025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李翌淳 整理報導
基隆潮境公園的熱門打卡地標「掃把救星」環境裝置藝術,多年來深受遊客與網友喜愛,成為社群媒體上爭相拍照的熱點。
然而,因長年受風吹雨打與自然耗損,日前又遭楊柳颱風影響作品結構。
海科館經評估後決定讓其自然消逝,回歸藝術家最初藉由天然媒材創作的本質,為這場與時間共譜的創作畫下句點。
(圖/海科館提供)
海科館說明,這件作品原名為「掃把救星」。
由法國藝術家派崔克·德馬佐(Patrick Demazeau)於2016年為海科館「潮藝術」所創作,最初以天然竹材製作而成。
在超過八年的時間裡,作品的藝術生命始終與基隆的自然環境緊密相連,歷經海風的侵蝕與數次颱風的摧殘,期間海科館曾多次進行維護。
然而,日前受楊柳颱風強風影響,作品結構更顯脆弱,基於公共安全考量。
最終決定讓其回歸大地藝術的理念,讓作品隨著時間與自然的力量,完成其藝術的循環。
海科館館長王明源表示,「掃把救星」最初的創作寓意是希望藉由掃除海洋垃圾與污染物的意象,提醒民眾珍愛海洋、減少污染。
(圖/海科館提供)
這些佇立在海邊的巨型掃把,承載著重要的環保寓意,呼籲大眾關注海洋生態的保護。
它們因獨特的造型和與基隆嶼相映成趣的景致,意外與《哈利波特》電影的飛天掃把畫面產生聯想。
成為網路世界的打卡熱點,吸引了無數民眾與網美前來參觀打卡。
這件承載了許多人回憶與環保意義的作品即將功成身退,海科館歡迎民眾在它正式退場前。
用鏡頭捕捉「掃把救星」的最終身影,為它留下永恆的紀念,並期盼民眾在欣賞之餘。
能將作品背後的環保精神化為具體行動,從日常生活中做起,共同守護美麗的海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