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教育部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擴大「青聚點地方創生人才培育計畫」 激發青年跨域對話與行動力
發布日期:6/30/2025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張儷寶 整理報導
(圖/教育部)
為促進更多青年間的交流與合作,教育部青年發展署在114年大幅升級「青聚點地方創生人才培育獎勵計畫」,計畫於全臺各地舉辦逾40場「青年小聚」活動。
透過沙龍討論、工作坊實作及深度參訪,匯聚來自不同領域、地區與議題的青年朋友,共同展開互相認識、激盪討論及發想行動的美好旅程。
青年們能帶著獨特經驗與創見,與在地團隊、社區夥伴及不同世代的居民進行雙向對話。
透過這樣的相互理解與交流,深化對地方議題的認知與關懷,激發更多實踐地方創生的可能性。
多元青年小聚 打造在地連結與共好願景
在屏東林邊,「大小港邊,熱帶漁林」團隊策劃的青年小聚,聚焦於「海岸聚落的教育實踐」。
邀請農漁業生產者、學校及在地組織等多方角色齊聚一堂,透過海岸走讀與教案設計分享。
引導青年將地方知識轉化為具體教育行動,落實在地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臺東太麻里的「海癒小村咖啡店」則匯集地方市集籌辦實踐者,討論不同文化背景與市集定位,探索地方市集如何承載更多社會共好價值。
這場小聚成為地方活動籌劃者間相互支持、激發創意的絕佳平台。
(圖/教育部)
跨世代對話與族群文化傳承 激發共創力量
苗栗銅鑼的「山山藝文化號」為青年創造與耆老跨世代對話的機會。
透過傾聽長輩珍貴的山林記憶與社區劇場故事轉譯,青年們深刻體會自然與生活的密切連結,並在世代差異中學習建立理解與信任,開啟合作共創的新篇章。
宜蘭五結「延長線工作室」以「族群文化與記憶」為主題,邀請語言推動者及噶瑪蘭族長輩分享寶貴經驗。
拜訪老樹古井、體驗族語桌遊與古調教唱,青年在輕鬆愉快的互動中吸收族語知識,深入理解復名運動背後的歷史與文化意義,感受文化傳承的溫度。
青年小聚:激盪思維的自由交流平台
相較於青聚點的在地課程側重於知識傳授,青年小聚更注重營造自由開放的對話空間。
促進多元觀點碰撞與行動理念的誕生。這不僅是交流的平台,更是孕育新思維與實踐理想的起點。
誠摯邀請對地方創生充滿熱情、渴望激盪新觀點的青年朋友,踴躍參加!
即刻前往官方網站(https://changemaker.yda.gov.tw/Lesson)報名,讓每一次相聚成為您踏入地方、實踐夢想的美好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