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海科館提供
海科館教師節活動獻禮-達悟族文化及海洋智慧體驗廣獲歡迎
發布日期:9/30/2025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李翌淳 整理報導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於今(114)年教師節特別將典藏品活化及與蘭嶼達悟族合作。
展開了一場五感與多元文化教學和體驗活動,帶領民眾感受蘭嶼造舟與彩繪的技藝和文化。
並聆聽長老吟唱、品嚐原住民傳統美食、在天候狀況允許下也進行了拼板舟下水與實際試划。
讓參與此活動的民眾體驗了難得與美好的文化知識之旅。
( 實作的挑戰讓體驗者留下深刻印象 圖/海科館提供 )
海科館表示,典藏於海科館典藏館的「達悟族十人大舟」(拼板舟),為蘭嶼達悟族造舟團隊為海科館特別打造及典藏的拼板舟。
這艘結合蘭嶼文化與造舟技藝所打造的船隻,曾於103年海科館開館之初,在望海巷進行過下水與試划。
海科館開館已逾十年,典藏於海科館典藏館的這實體典藏品讓更多人認識原住民的多元文化與傳統技藝。
十餘年後海科館以活化典藏物及讓民眾能夠更認識以海為生的原民生態智慧和文化以及食魚教育的推動。
在這次活動中除了進行10人拼板舟的解說外,也透過長老祭儀的詩歌吟唱、耆老的海洋知識分享、達悟族風味餐。
讓參加者以多元感官來體驗達悟族拼板舟文化及傳統的生態智慧,更特別展開了拼板舟試划等活動進行。
讓參與活動的教師及一般民眾更加認識達悟族海洋文化之美及永續海洋的傳統知識文化。
( 達悟長老廖清福利用博物館蒐藏介紹蘭嶼如何利用海洋生物 圖/海科館提供 )
海科館進一步說明,蘭嶼「拼板舟」在首尾部位的圖案中有著象徵人形的圖案mangamaog,以螺旋狀的紋飾象徵手的部位。
蘭嶼拼板舟首尾部分也有象徵漁船眼睛,以同心圓為主構成之圖案mata no tatala,其每一圈並刻有鋸齒狀的花紋,形成日光放射的樣子。
紋飾的顏色則只有白、紅、黑三種顏色,而顏料的來源則為石灰、鐵礬土、漆樹等。
蘭嶼拼板舟文化,反映著族群跟自然環境的對話關係,在臺灣這個生態多樣性的海島,孕育出臺灣原住民多樣而精彩的文化。
船身線條的修整及雕刻,展現了蘭嶼人豐富的自然知識與工藝技術,同時也應表現出蘭嶼人對船的情感。
經由這項深度的體驗活動設計,讓民眾不用到蘭嶼即可多重體驗達悟族文化,在教師節教育與傳承下更顯得活動的意義!
( 中午大家品嘗蘭嶼用簡單烹調的風味食物-地瓜芋頭飛魚乾 圖/海科館提供 )
( 20250928教師節一群熱愛達悟文化的老師和民眾隨著達悟老師進行文化體驗 圖/海科館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