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攝影/蔡玫香
藝術共鳴.永續前行,衛武營攜手成大,打造「EchoCycle」互動裝置國慶日啟用
發布日期:10/5/2025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李翌淳 整理報導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作為國內表演藝術指標性場館,除致力推動藝文發展,更積極回應全球趨勢。
將環境、社會與治理(ESG)精神融入場館營運與藝術策劃,揭示場館成效的首部「永續報告書」,預計將於第四季完成。
此外,衛武營也和國立成功大學攜手合作,10/10(五)~12/30(二)在衛武營榕樹廣場。
( 衛武營和成功大學合作打造公共藝術互動裝置「EchoCycle 踏聲樂章」。攝影/蔡玫香 )
推出公共藝術互動裝置「EchoCycle 踏聲樂章」,透過藝術與科技的跨域結合。
民眾踩踏腳踏車觸發聲音及燈光,將「低碳行動」實現於一場充滿聲光律動的感官體驗。
衛武營藝術總監簡文彬表示:「衛武營致力以藝術打造生活永續的實踐典範,場館即將在今年年底完成『永續報告書』。
是實踐低碳生活與永續行動的具體載體,希望讓表演藝術成為推廣永續價值的媒介,擴散正向循環。
而這次與成大團隊合作,正是衛武營將ESG精神,落實於場館營運與藝術策劃的展現。
『EchoCycle 踏聲樂章』裝置讓觀眾從被動的欣賞者轉變為低碳行動的參與者。
( 衛武營和成功大學合作打造公共藝術互動裝置「EchoCycle 踏聲樂章」。攝影/蔡玫香 )
我們期盼透過藝術引導,激發更多人對於環境保護的熱情與想像,讓永續理念在每個人的心中萌芽茁壯。」
「EchoCycle 踏聲樂章」是結合聲音創作、燈光回饋與生態意象的公共藝術裝置。
由成功大學科技藝術碩士學位學程副主任林軒丞和學生們合作,打造以永續及音樂為主題的藝術裝置。
裝置藉由踩踏腳踏車,透過科技轉化為聲音與燈光的互動體驗,建立起人與環境之間的詩意對話。
( (左起)成功大學科技藝術碩士學位學程副主任 林軒丞、衛武營藝術總監 簡文彬、
成功大學規劃與設計學院 副院長 蔡耀賢、成功大學藝術中心藝術長 馬敏元。攝影/蔡玫香 )
計畫還特別邀請擁有15年經驗的旅日作曲家兼聲音創作者王翕慈,擔任聲音設計與作曲合作顧問。
她為裝置量身打造聲音設計與互動音樂邏輯,將「低碳行動」轉譯為具體的情境表演,
此裝置結構由7台互動腳踏車(4台成人用、3台兒童用),與1座位於中央的「概念樹」結構組成。
當民眾踩踏腳踏車時,透過感測器紀錄車輪轉速數據,經由資料處理模組轉換後觸發音樂與燈光。
每台腳踏車都對應獨立的音軌或樂器,參與者可以單獨演奏,也可與他人協奏,「概念樹」則會根據整體互動強度產生燈光回饋。
裝置採用可移動重複使用的模組化設計,可輕易在不同場域進行短期駐場或活動調度,體現循環經濟精神。
( (左起)成功大學規劃與設計學院 副院長 蔡耀賢、成功大學科技藝術碩士學位學程副主任 林軒丞、成功大學藝術中心藝術長 馬敏元、
衛武營藝術總監 簡文彬、作曲家 王翕慈、衛武營行政副總監 謝瑞香。攝影/蔡玫香 )
衛武營首部「永續報告書」,將完整揭示場館在環境永續、社會共融與場館治理等三大面向的努力與成果。
包含節能減碳、循環再利用、觀眾友善服務、在地合作夥伴關係,實踐文化與永續的交會。
報告書完成後,將以電子版於衛武營官網提供社會大眾查閱,期盼藉由資訊公開,帶動文化藝術產業在永續轉型的共同進步。
更多衛武營節目與活動訊息,可至衛武營官網(www.npac-weiwuying.org)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