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圖/教育部
跨域美感教育齊心同行——育仁國小「回甘」課程讓家鄉成為孩子們最美的藝術教室
發布日期:5/25/2025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王秉程 整理報導
(圖/教育部)
在這個充滿感恩與收穫的五月,雲林縣育仁國小以藝術為橋樑,巧妙結合教育部「跨領域美感教育卓越領航計畫」,帶領學生們展開一場與家鄉土地深度對話的學習旅程。
從在地出發,孩子們透過創意與實作,學會欣賞家鄉、表達情感,讓每一天的生活都浸潤在藝術與文化的美好之中。
在地文化入課程,連結土地情感
育仁國小學區涵蓋甘厝村與甘西村,這裡的家庭大多以農業為主,早年更是柑橘盛產地。
學校特別以學生最熟悉的「甘厝」社區作為課程核心,安排一系列跨領域活動,讓孩子們用雙腳走讀家鄉,親身體驗在地產業與人文故事。
從藝術、科技到自然科學,課程內容不僅豐富多元,更融入許多生活與創新的巧思。
(圖/教育部)
四大主題「回甘」課程,孩子化身家鄉小小探索家
這一系列「回甘」跨域課程包含「回甘首部曲」、「回甘之從心開始」、「回甘之以『柑』之名」及「回甘之鼓聲響」四大主題,讓學生們以多元視角重新發現家鄉。
在「回甘首部曲」中,孩子們利用Google Map蒐集地方景點資料,成為小小導覽員。
他們親自拍攝影片、剪輯影像,將社區之美與民俗文化介紹給更多人,透過影像行銷家鄉,也學會用鏡頭說故事,拉近與土地的距離。
第二主題「回甘之從心開始」則邀請學生走進甘厝信仰中心天竺寺,觀察各式傳統工藝,回到教室後,用回收塑膠瓶創作獨特的環保馬賽克剪粘,將新舊文化完美融合,為社區注入全新創意。
「回甘之以『柑』之名」課程中,孩子們變身為小小科學家和廚師,自己動手採收校園洛神花與在地柑橘,學習果醬製作與食物保存。
手作過程中的酸甜滋味,不僅凝聚親手製作的成就感,更蘊含著對家鄉農業的感謝與驕傲。
「回甘之鼓聲響」則帶著學生們參訪在地永富鼓廠,體驗傳統製鼓工藝,接著到臺南十鼓文創園區學習擊鼓表演。
鼓聲響起,孩子們回到校園,在音樂老師帶領下練習戰鼓,並於校慶與各項活動展現所學,用音樂節奏為家鄉喝采,表達對土地的敬意。
藝術、科技、人文串聯 在課堂中培養文化自信
透過這些主題式跨域課程,孩子們不僅習得影像紀錄、手作創意、工藝欣賞與音樂表演的多元能力,更在每一次實作與參與中,深刻體會家鄉的美好與文化的價值。
他們學會用創作感謝土地,也懂得在生活中發現美、傳遞美。
教育部期許,各級學校持續以在地文化為核心,串聯藝術、科技與人文,讓學生成為文化的實踐者和創造者。
未來,教育部也將持續攜手學校與在地團隊,推動更多元創新的美感課程,讓教育成為連結人、土地與情感的美好力量。
歡迎大家前往跨領域美感教育卓越領航計畫官網,發掘更多動人的美感教育故事,一起見證孩子們在藝術與家鄉中閃耀的自信與幸福!
(圖/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