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教育部
教育部國教署推動多元活化教學,性別平等教育融入校園 落實尊重與包容的友善環境
發布日期:7/19/2025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李翌淳 整理報導
為協助教師專業成長並推動校訂課程,教育部國教署自104年起積極推動「活化教學與多元學習計畫」。
鼓勵教師以自發、協同、精進、創新及有效等理念,運用多樣化教學策略,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與成效。
113學年度共有1,378所學校申請參與本計畫,透過此平台推動校內「性別平等教育相關彈性課程」。
(圖/教育部)
結合教師研習、講座及教材融入,攜手師生共創尊重多元、包容差異的校園氛圍,讓性平教育成為校園日常的一部分。
在教師專業發展方面,高雄市正興國中舉辦「情感教育與數位性平事件防治」研習。
聚焦數位時代網路性別暴力型態及相關法規,協助教師掌握預防與應對技巧,同時提升陪伴學生健康情感發展的能力。
新北市上林國小則針對融合教育學生多元需求,開設「普特融合的性平輔導」課程。
強化教師在融合場域的輔導實務與應變能力,營造包容多元特質學生的學習環境。
嘉義縣阿里山國中小舉辦「與多元同行-性平之旅」親師生活動,安排參訪性別教育倡議團體,並觀賞融合原住民文化與性別平權議題的教育劇場。
(圖/教育部)
此跨文化學習讓學生探索自我認同及族群歸屬,深化校園與部落對性別平等的支持與共識。
臺南市新生國小結合海洋教育,透過觀賞漁港拍賣及訪談海洋保育與漁業永續基金會執行長林愛龍女士。
讓學生了解女性在漁業與巡護工作中的角色,啟發學生思辨性別刻板印象,勇敢追尋自我興趣與夢想,突破傳統性別限制,培養尊重差異與自信的態度。
國教署表示,透過多元課程與研習,強化教師性平專業知識,提升學生性別意識,並將性別平等理念深植生活實踐。
期盼學校、家庭與社區三方合作,共同營造尊重、包容與平等的學習環境,讓每一位孩子都能在理解與接納中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