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圖/教育部
從最年輕國手到金牌培訓教練,葉怡君用縫紉夢想織就無數榮耀
發布日期:9/7/2025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張儷寶 整理報導
十九歲時,她以最年輕的姿態站上女裝職類國手的舞台,並在國際賽中奪下銀牌。
如今,三民家商服裝科的 葉怡君老師,早已從選手蛻變為教練,將自身經驗化為養分。
持續灌溉新一代選手,迄今已培育出至少五面國內外競賽金牌。
(圖/教育部)
一台縫紉機,開啟一生熱情
葉怡君笑著回憶,她的縫紉啟蒙來自母親與一台手提縫紉機。
國中時期,她寫紙條向母親表達心願,承諾若能擁有縫紉機,就會專注學習。
三天後,母親果真送來一台當時價值不斐的縫紉機,也送給她堅定的支持。
從此,縫紉不只是興趣,而是人生道路上的指引。
從熬練到奪牌的堅持
進入高職服裝科後,她雖有自學基礎,但真正的技能訓練仍得從零開始。
那段日子,她幾乎每天從清晨七點練到深夜十二點,連夢中都在縫衣。
辛苦的歷程換來閃耀的成果——最年輕國手紀錄與國際銀牌,並讓她一路走向師範大學,展開教學與培訓的新篇章。
(圖/教育部)
嚴師亦是良友 訓練重視「耐心」
長達十四年的培訓經驗,讓葉怡君深知「選才」的重要。
她強調,耐心是成為頂尖選手的首要條件。
遇到問題時,她不會馬上給答案,而是鼓勵學生自我思考、與同儕討論,最後再透過引導協助學生找到解決方法。
進入選手訓練後,她的嚴格是眾所皆知的。
她會模擬比賽情境,營造「無人協助」的環境,讓學生在壓力下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調整腳步 用鼓勵陪伴走到最後
在比賽前夕,她懂得適時轉換角色。
從嚴厲教練變為傾聽者與朋友,陪伴學生舒緩壓力、重拾信心。
她說:「鼓勵比什麼都重要,能幫助他們找回正確的感覺。」一句簡單而有力的話,往往能讓學生重新振作。
(圖/教育部)
無私付出 點亮學生成長之路
比賽準備期間,她幾乎全年無休。
即便學生半夜傳訊息,她也總是第一時間回覆。
先生打趣地說:「只要進入備賽期,我的太太就像消失了一樣。」但葉怡君不以為苦,她始終謙遜地認為,自己只是努力「推」著學生往前。
正是這份全心付出與無私奉獻,使她在教育與技能競賽的舞台上,持續發光,陪伴學生一步步織就屬於他們的金色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