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圖/教育部
攜手共融,為孩子打造友善的學習起點
發布日期:9/30/2025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李翌淳 整理報導
為了實踐聯合國《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中「融合教育」的核心精神。
教育部國教署自109學年度起推動「集中式特教班融合教育輔導」計畫,協助全台公立幼兒園建立更友善的融合學習環境。
這項計畫至114學年度已經在 12個縣市、22所幼兒園 展開,總補助金額達 約1,768萬元,讓更多孩子在愛與支持中一同學習與成長。
(圖/教育部)
專業輔導進校園,讓融合更有力量
此計畫採取申請制,園方可依需求向國教署提出申請,並獲得經費補助,邀請特教及幼教專家學者入園輔導。
透過教授入校帶領,讓教保服務人員、特教老師、專業人員與助理人員組成團隊,共同調整普通班的環境與課程設計。
在這樣的支持下,集中式特教班的幼兒每天能有半日甚至全日與普通班同學一同學習。
同時,普通班中的身心障礙幼兒或疑似發展遲緩的孩子,也能獲得適性化與個別化的協助,讓每個孩子都能在學習中被看見、被接住。
校園案例分享:一步一步走向共好
以 新竹市立新竹幼兒園 為例,自113學年度開始加入計畫,並邀請清華大學特教系教授朱思穎入園輔導。
園方採取「半日融合」的方式,逐步協助孩子與普通班同學同步作息,並透過多種策略調整學習環境與課程內容。
一開始,融合生可能會與一般同學保持距離,難以參與團體活動。
然而,經過環境調整、偏好運用、成人陪伴與同儕支持後,孩子逐漸適應團體規範。
透過活動簡化、教材調整、視覺提示等方法,融合生開始展現探索的勇氣與學習的自信,並能穩定地與同學在學習區互動。
這份成長,讓師長與家長看見希望,也決定在114學年度持續推動融合教育。
另一個例子來自 新北市瑞芳附幼。
雖位於非山非市、資源相對不足的地區,園方依舊積極投入,除參與融合教育計畫外。
更主動連結社政早療系統,安排手語老師入園,幫助聽覺障礙的孩子安心學習。
跨單位的合作,讓更多需要幫助的幼兒與家庭獲得完整支持,傳遞出教育的溫度。
(圖/教育部)
提升資源,支持每一份努力
國教署進一步指出,114學年度已經提高學前特教相關專業人員與助理人員的補助基準。
僅第1學期就投入 約2.8億元,用以協助各直轄市及縣市政府充實所需資源,並支持教保服務人員與特教教師提升專業能量。
這樣的支持,不僅保障普特生的就學權益,更營造了一個對普師與特師同樣友善的教育環境。
融合教育不僅是制度上的落實,更是一份深具溫度的承諾,讓孩子們在歡笑、理解與包容中,一起迎向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