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教育部
民間團體齊心推動原住民族教育,文化傳承在孩子心中綻放新光彩
發布日期:10/25/2025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李翌淳 整理報導
教育部攜手民間團體 為原民文化注入教育力量
為推動原住民族文化薪火相傳,教育部國教署依據「補助民間團體辦理原住民族教育活動作業要點」。
自106年起至114年持續受理申請,鼓勵民間團體舉辦以部落文化為核心的教育活動。
活動類型多元,包括部落服務學習、族語推廣、藝術創作、歷史文化研究與傳統祭儀學習等,期望透過教育的力量,讓文化傳承更深植人心。
今年度已有7個民間團體獲得補助,參與學童達420人次,透過實際體驗與文化浸潤,讓孩子們從學習中感受傳統的美好與價值。
傳統樂聲喚起文化記憶 部落音樂成為教育橋樑
在眾多受補助計畫中,「社團法人中華愛悅公益慈善發展協會」的成果格外亮眼。
該協會推動「莿桐部落傳統原民音樂與文化研習班計畫」,以傳統樂器為媒介,引領學童認識民族音樂的歷史脈絡與文化底蘊。
透過系統化課程與共同演奏學習,孩子們不僅習得竹鐘、排笛等原民樂器的演奏技巧,更在音樂互動中感受族群情感與自我認同。
這不只是音樂的學習,更是一場文化心靈的洗禮,讓孩子在節奏與旋律中體會「文化即生命」的深意。
.jpg)
(圖/教育部)
阿美語共學園讓語言重生 孩子用母語連結世界
來自花蓮縣豐濱鄉的TAMORAK阿美語共學園,是由港口部落族人自主成立的語言教育基地。
該共學園以「全母語沉浸式教學」為特色,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自然使用阿美語。
從文化、歷史到藝術全面學習,實現「從土地出發、用語言扎根」的教育願景。
這群教育者深知阿美語被聯合國列為瀕危語言,因此以創新方式推展教學。
透過課程與田野調查,讓孩子不僅學語言,也學文化、學生活。
孩子們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不僅能自信說出自己的母語,更能以文化為根,勇敢走向世界。
民間力量成為文化守護者 共創原民教育新篇章
國教署表示,這些深耕地方的民間團體,是推動原住民族教育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
無論在偏鄉或都市,他們皆以熱情與創意將文化融入教育,為孩子開啟一扇認識自我與文化的窗。
未來,教育部將持續支持相關計畫,攜手民間力量推動多元教育。
讓原住民族文化的火種在新世代中不斷延續,持續照亮台灣文化的多元與美麗。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