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教育部
國教署推動本土語教學成果亮眼,幼兒園創意教材融入在地文化,讓孩子快樂學語言、親近家鄉味
發布日期:11/2/2025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李翌淳 整理報導
為鼓勵全國各直轄市與縣市教保服務機構共同推動本土語言教育。
並提升教保人員在教學上的專業素養,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以下簡稱國教署)自 111 學年度起。
持續辦理「本土語融入教保活動課程教學資源徵選活動」。
至今已累積 61 則優良案例,並全數上傳至 全國教保資訊網/幼兒園專區/課程與教學 項下。
開放全國教保服務人員參考與應用,促進教材共享與創新教學,讓本土語在幼兒園課堂中自然發芽。
.jpg)
(圖/教育部)
創意教材融入生活 在遊戲與歌謠中親近本土語
國教署指出,歷年徵選出的教案成果豐碩,不僅發掘了許多具創意與在地特色的教學案例,也成為全國幼教現場推動本土語言教育的重要資源。
以 113 學年度徵選活動 為例,成果亮眼、題材多元,充分展現不同族群語言的文化魅力與生活溫度。
台語特優《高雄輕鐵》:唱出城市節奏、培養語音感
榮獲 臺灣台語組特優獎 的 高雄市龍華非營利幼兒園(委託財團法人正修教育基金會辦理),以《高雄輕鐵》為主題創作兒歌。
教案以輕快的節奏和押韻的語音,引導幼兒在歌唱與遊戲中學習台語詞彙,了解高雄在地特色與交通文化。
老師們表示,孩子在唱歌過程中不僅自然熟悉語音變化,也更能理解詞意與語感,學習效果十分顯著。
.jpg)
(圖/教育部)
原住民族語優等《烘!烘!烘!芋頭乾》:品味部落溫情
獲得 原住民族語優等獎 的 屏東縣來義國小附幼,以【故事繪本/動畫類】作品《烘!烘!烘!芋頭乾》為主軸。
透過繪本呈現部落中傳統的烘芋頭乾技藝,讓孩子認識族群文化與長者智慧。
故事中描繪的互助場景與溫馨氛圍,不僅傳達了原住民族群的團結精神,也讓幼兒在故事裡感受對自然與傳統的尊重。
客語優等《食毋忒个粄》:從粄食體驗客家文化
在 客語優等獎 部分,新竹縣立竹東幼兒園 以繪本《食毋忒个粄》為教學核心。
將客家文化中的粄食與日常生活、節慶活動結合,透過故事與實作體驗,引導幼兒認識客家飲食文化的多樣性。
老師藉由角色對話與生活場景,讓孩子在聽故事、玩遊戲的過程中,自然學會客語詞彙,並了解客家人的勤儉精神與家鄉情感。
.jpg)
(圖/教育部)
國教署推動多語發展 讓孩子從生活中愛上語言
國教署表示,學前階段是幼兒語言學習的黃金期。
透過生活化的課程與重複性的語言體驗,能有效培養幼兒對本土語言的興趣與親近感。
為了讓孩子在遊戲與日常對話中自然使用母語,國教署將持續推廣本土語言教學。
並結合 行政院國家語言整體發展方案 的多項策略,鼓勵教保人員「就地取材」。
運用在地文化、食物、節慶等主題自編教材,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樂」,自然融入語言環境。
未來,國教署也將持續透過教材徵選與資源分享,強化教保人員的教學專業與教材研編能力。
打造兼具趣味與教育意義的本土語學習環境,讓孩子從小培養語言自信,珍惜屬於自己的文化根源。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