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圖/教育部
從森林走向心靈,黃儀婷老師用愛與耐心陪伴孩子走出陰霾
發布日期:8/30/2025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李翌淳 整理報導
曾經在森林科任教的 黃儀婷老師,因志向轉變而走入輔導教育領域。
24年教學生涯中,她陪伴無數孩子走過低谷,重新看見自我價值。
她常說:「在森林裡,我們呵護的是植物;在學校裡,我們照顧的是受傷的孩子。
他們同樣都是有生命的個體,需要愛心與耐心的灌溉。」這份對孩子深切的關愛,成為她輔導工作的初心。
(圖/教育部)
打開心門的細膩觀察
黃儀婷以敏銳的觀察力,找到進入孩子心靈的鑰匙。
一次,一名學生小迪(化名)走進輔導室,目光停留在桌上的魔術方塊。
她立即抓住契機,邀請小迪嘗試,並真誠讚美:「哇,你的手怎麼這麼靈巧!」
隨著互動展開,小迪逐漸放下心防,但只要談到父親,便陷入沉默。黃儀婷知道,這背後一定藏著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
對於內向或退縮的孩子,她始終保持耐心。
有位學生沉默不語,她便主動每天與他「對話」七天,直到學生終於開口:「老師,妳真的很有耐心。」這句簡單的回應,成了雙方心靈連結的起點。
看見傷痕背後的故事
黃儀婷深信,每個孩子的情緒與行為背後,都有其成長背景與保護機制。
她說:「孩子不是故意長出刺來傷人,而是曾經受過創傷,才需要這些刺來防衛。了解原因,才能真正幫助他們。」
這種同理心,使她在輔導中不被表象情緒影響,而能專注於問題核心。
(圖/教育部)
不離不棄的守護
高中生阿威(化名)因「心情溫度計」測驗被發現情緒異常,經黃儀婷深入談話後,懷疑他有注意力缺失與衝動控制問題。
阿威的青春歲月充滿掙扎,情緒失控甚至曾跳河自傷,所幸被即時救起。
無論困境多麼嚴峻,黃儀婷從未放棄,一路陪伴他,協助尋求醫療資源,並在生活中持續鼓勵。
當阿威畢業後嘗試各種職業,每逢面試,黃儀婷總耐心陪他練習自我介紹,讓他更能自信表達。
如今,他不僅擁有穩定工作,更加入後備軍人體系。
授階儀式那天,他英姿挺拔,將榮耀歸功於黃儀婷,並在社群平台寫下:「這一半都是老師給的,沒有老師,就沒有今天的我!」這段話讓黃儀婷感動不已。
教育的價值:培養「感到幸福」的能力
黃儀婷相信,教育的意義不僅在於知識傳遞,更在於陪伴孩子面對生命中的難題。
她說:「有時候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就能理解那些無法言語的傷痛。
若能幫助他們培養『感到幸福』的能力,就是我最大的價值。」
對她來說,孩子從愁眉不展到能夠微笑離開輔導室,都是最珍貴的進步。
這份看似細小卻溫暖的轉變,正是她堅持輔導工作的最大意義。